心智圖,是用繪圖的方式,以發散的方法來表達思維的工具,它的概念就像是圖像思考工具。
根據維基百科中說的,心智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現人們的想法,如引題式,可見形象化式,建構系統式和分類式。它是普遍地用作在研究、組織、解決問題和政策制定中。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F%83%E6%99%BA%E5%9B%BE)
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論,指出智慧是一種可多元評估的面向,每個人都有特別突出或相對較弱的智慧面向及能力,對於教育、學習、老師的想法有很多的啟發,當學習不是只一種路徑,學生也不是用同一種方式來理解時,教育就需要讓更多孩子可以用能幫助他理解的方式來協助他學習,才會有效。目前國小的教育實際上,在語文、社會領域開始普遍運用心智圖做為一個幫助孩子理解的有效工具。讓學生學習如何從一大篇的文字中,找出整個文章的主軸(中心點),第一層概念,第二層概念等,一個簡單的分支圖,就能將整個文本所表達的內容提取出來(提取出來的就是重點),對於學生而言,好處很多:
- 1. 有些孩子是屬於圖像思考,這種方式能幫助他理解。
- 2. 所有的重點用這種方式呈現,充分理解後能夠讀圖就如同還原讀文本。
- 3. 除了這個文本的心智圖分支外,孩子可以受到啟發,有更多的分散式思考,有助創意。
- 4. 可以用文字、符號、圖像表達,每個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同時是讓老師了解學生提取重點的能力,還有想什麼?懂不懂。
因此,學習要善用心智圖,這是一個很棒的筆記方法。
如果根據我以上的描述,大家認為多大的孩子才能學習心智圖這種筆記技巧呢?
高年級、中年級?
不,其實低年級開始就能開始初步引導了,從國語課本開始…
低年級的國語課本,有蠻多童詩或短篇,這些文本,不算難,概念也不多,至多書寫到第二層就差不多了。
千萬別小看孩子的能力,只要老師願意教,家長願意配合,自然水到渠成的。
我們家candy現在一年級,從下學期開始,老師就很用心的在國語課導入心智圖的筆記法,幫助孩子抓取概念,從她的作業(學校完成一部份,回家完成一部份,所以我才說老師要願意教,家長要願意配合),可以看到低年級的孩子是可以導入心智圖學習的。
春雨(就是春天在唱歌的聲音),第一層小河、田裡及大街是場景,第二層小魚、稻苗及小朋友是場景裡的主角,而快樂的、輕輕的、高興的是形容雨聲的感覺。
找春天(怎麼知道春天到了?),第一層是用什麼感覺到的?聽、看、聞;第二層是透過這個感覺收到的是冷冷的、看到綠芽、聞到花香草香,最後第三層是概念:觸覺、視覺、嗅覺。
春天的小樹
蝴蝶來了
在導入心智圖概念時,老師通常會鼓勵學生畫圖,一方面是因為對學生而言有搭配圖案的文字是比較有趣味性的,能夠化解學習沉悶感,自己手繪出來的作品也是獨一無二的。另一方面,其實本來孩子在沒有很多文字概念時,他能表達的方式就是圖片,這提供老師知道他們對於主題、內容理解的線索。第三是,繪畫讓孩子發揮創意、想像力,是很棒的。
不過話說回來,心智圖是愈低年級圖愈多,愈高年級概念愈多(除了文字,概念也有人用圖、符號來表示,別誤會),老師及父母都要留意到,因為它是一種幫助我們思考及理解的工具,所以最終還是要回到概念是否呈現清楚、明白、完整,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看他圖畫得漂不漂亮啦!
老師教這個,其實不容易,但每次批閱全班那麼多學生畫出來不同的圖像時,很是開心與期待的。
而身為家長,如果你家小兒、小女也有這樣的老師,要惜福啊!
留言列表